“世界精神衛生日”剛剛過去,根據相關統計顯示,目前南京市約有精神病患者10萬人,但其中就醫率不足一成。特別是隨著近年來生活形態改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成為一個突出的問題。家長們對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并非完全不關注,卻往往了解不足;家長和學校教育主要集中在知識學習上,對孩子的自我管理和人際溝通能力培養關注不足;有些家長甚至可能諱疾忌醫,只有孩子出現情緒失控、無法正常學習生活時,父母才會想起來送孩子就醫,此時多數為時已晚。
舉個例子,在臨床經常遇見一些家長表示困惑:我的孩子明明性格外向,為何會出現心理問題?也有些家長反其道而行之,發現孩子性格內向就感到焦慮,擔心孩子將來吃虧,甚至出現心理問題。這其實就是一個認識的誤區。
外向的人不一定就不會中招,內向的人也未必就注定“躺槍”。
很多人所說的內向、外向,其實和氣質類型中的“內外傾”有關。內傾的氣質類型容易形成內向性格,外傾的氣質類型容易形成外向的性格。但是這種氣質類型并沒有好壞之分。外傾氣質類型可以形成開朗活潑,但也可能發展為冒失沖動;同樣,內傾的氣質類型可以形成平和安靜,也可能發展為消極自卑。
不過,一個人的情緒穩定性卻與心理健康水平關系更為密切。一般來說,情緒穩定性高的人,心理健康程度更高,而情緒大起大落、穩定性差的人,更容易出現一些情緒的心理方面的障礙。因此,家長并不能簡單地通過孩子的內向、外向,來判斷孩子是否會出現心理、情緒上的一些問題。
對于家長來說,應該有目的地去了解一些精神衛生知識,當孩子遭遇各類應激事件時能正確回應,協助孩子正確地面對和解決這些問題;當孩子出現情緒異常,特別是持續一段時間如此的話,一定要及時就醫,尋求專業人士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