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顫是最普遍的運動障礙,常見的震顫主要為帕金森病震顫。普遍觀點認為皮質丘腦向紋狀體的異常投射以及紋狀體中高膽堿能神經元活性和高乙酰膽堿遞質水平是導致這類運動障礙癥狀的主要原因,但參與調控這些核團功能的分子機制仍不明了。早期針對震顫的治療主要使用中樞抗膽堿能藥物苯海索和丙環定等,通過廣泛阻斷中樞膽堿能受體來間接抑制中樞膽堿能神經元的高興奮性,從而發揮治療作用。然而由于其具有致幻和影響認知等副作用,目前臨床使用受限。因此,當前亟需深入解析震顫共性病理作用機制,挖掘與運動功能相關的新靶點,從而精確調節膽堿能活性,為臨床治療震顫相關的運動障礙癥狀提供新思路。
近日,我院張麗教授團隊與南京醫科大學盧應梅、韓峰教授團隊合作在Research雜志在線發表題為“Striatal CDK5 Regulates Cholinergic Neuron Activation and Dyskinesia-like Behaviors through BK Channels”的研究論文,針對上述科學問題,指出紋狀體膽堿能神經元細胞周期依賴性蛋白激酶5(CDK5)可能是參與調控運動功能的關鍵分子,揭示了由CDK5缺失介導大電導鈣激活的鉀通道(BK通道)過度激活導致膽堿能神經元異常興奮的分子機制。 |